大学生搞科研,有技术没市场,怎么办?
企业要技术创新,却没渠道引进高端人才,谁来帮忙?
在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园里,有个专门针对地理信息企业和技术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地信梦工场”,在这个众创空间里,企业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创新创业,资源交换。
今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刮遍浙江。借助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地信梦工场”等众创空间迅速在德清兴起,成为吸引人才新高地、高科技发展新引擎。
近日,德清启动建设地理信息创新园。随着导航、定位等地理信息技术的普及,不久的将来,或许会有更多前沿的发展理念、高端的科研技术从“地信梦工场”,从德清打造的众创空间里“走出去”,让德清成为地理信息创客的集聚地,促使县域经济更具活力。
点点手机参与“五水共治”
点点手机屏幕,每条河道的“身份信息”一目了然。10月8日,德清科技新城管委会6楼,“地信梦工场”产品研发部。
轻敲键盘,李荣亚仔细盯着电脑修改数据,他的同伴则在一旁进行产品功能的测试。“我们正在研发一款‘清三河’的手机APP,它的作用就是协助政府公众做好‘五水共治’的管理监督。”
“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未来,通过这款APP可以查询到全省‘五水共治’所涉及河道的治理、清淤、保洁等情况,甚至连河流的水文情况、COD等数据都能一目了然。”李荣亚说。
从今年4月起,这位来自浙江大学的博士和他的团队就安心地“驻扎”在德清科技新城地理信息产业园,潜心他们的科研。李荣亚表示,目前产品已开始小范围试运用,预计明年初可以面向市场推广。
“地信梦工场”好比科研孵化器
半年多时间,李荣亚和他的团队只需埋头做一件事,就是让研发的产品不断精益求精。
那么产品如何营销推广,走向市场?“没事,沈总会替我们解决后顾之忧。”
李荣亚口中的沈总,是浙江合创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沈景亮。今年初,围绕德清地理信息产业,他动员发起了“地信梦工场”。
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技术”等优质基因,“地信梦工场”吸引了大批高校科研团队前来。
李荣亚和他的团队正是通过沈景亮的牵线搭桥来到德清。“‘地信梦工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让我们可以发挥科研优势,专心进行产品研发。”李荣亚说。
“在我看来,创新驱动主要依靠人才创业,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沈景亮表示,“地信梦工场”就好比一个科研技术的孵化器,科研团队可以在这里安心进行产品研发,最终再由他们将成熟的技术推广到市场上应用。
专职打造地理信息众创空间
目前,“地信梦工场”吸引了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的科研团队入驻,共有4个科研项目正在进行孵化。
对于沈景亮来说,“地信梦工场”更是一个众创空间,一个资源相互嫁接的平台。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未来,信息经济或许成为大家竞相追捧的香饽饽。
“企业研发需要高新技术人才,科研团队有技术优势。在这个大数据库里,企业和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购买合适的服务,将双方优势互补,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沈景亮说。
半年多来,已经有20多家地理信息企业加入了“地信梦工场”。与其他众创平台不同的是,“地信梦工场”专业性更强,只针对地理信息企业和相关技术。
“德清地理信息企业集聚,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未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普及,我们的生活会更加方便。”沈景亮表示,“地信梦工场”正好利用这个优势,为企业和科研团队搭建地理信息服务的第三方平台。
德清积极培育“众创”沃土
“互联网+”时代,创业创新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更加强调团队协作,资源整合。因此,众创空间应运而生,一度成为当下最时髦的词。
在今年1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
创客“有技术、有创意”,却面临着“无资本、无市场”等难题,德清通过提供拎包创业,强化金融支撑等举措,积极帮助创客实现从“无”到“有”的改变。目前,德清已成功培育了8个众创空间。
德清县科技局副局长沈杭介绍,德清在县科创园建立了1000平方米的众创项目孵化基地“创客邦”,为创客提供拎包入住、创业辅导、天使投资、市场化运作等贴心服务。
“目前已有5个孵化项目入驻‘创客邦’。”沈杭表示,德清计划出台加强推进众创空间的相关政策,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众创空间建设中。
不仅如此,德清还打造具有“互联网+园区”特色的“云上科技园”,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运用到德清科创园在孵企业日常办公管理中,提供网上社交、资源共享等服务。
“每年,县财政安排2000万元科技创新创业种子资金,帮助高层次人才和科技项目,降低创业成本和风险。今年1到9月,已有20余家科技企业获得创新创业种子资金1940万元。”沈杭说。
杭州日报驻德清记者 张骥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