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测新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时间奔赴“前线”侦查灾情

        地理信息企业装备中,飞机、监测车唱着主角,它们的功能是给地球拍照,这些照片到底派什么用场呢?

  灾情监测与应急!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曾牵动多少人的心!村庄沦陷、山路塌方,还伴有恶劣天气、滚滚泥石,第一现场的资料从哪得来?如何有的放矢进行紧急救援?这时地理信息企业会接到指令,在第一时间带着监测设备奔赴“前线”,给地球拍照,取得航空影像图,标出详细受灾情况,大大提高抢险救灾效率。

  浙江中测新图的办公区域展示着多幅海岛岛礁遥感影像图,这是由企业自主研发的zc-5B无人机拍摄的。无人机如果没有突出的应用,就只能是航模,它的设计研发必须由应用系统牵引。中测新图的无人机加之监测车,集成高端的无人机应用全系统。去年试飞,两次打破国家超长航时纪录,连续飞行能力超30小时。

  我们可以想像,在遇到灾情时,中测新图派出一辆监测车能同时承载多架无人机去作业地,无人机在操作手的指挥下,冲上天空,到达有人机不能作业的危险地带,“睁”大“眼睛”(照相机或摄像机),快速、精确地捕获照片和视频,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在任务紧迫的时候,集成系统还能现场打印资料。在2013年四川芦山发生地震后,中测新图的应急监测车“上场”后,仅花了6小时就完成了灾区数据获取。

  浙江中遥自行研制的多模态无人机也在多次“实战”中经受了考验。在中遥《2010年7月30日松花江流域无人机航拍影像图》中,可以看到一个个用红色圆圈标注出的大小不一的记号。“这就是江面上化工原料桶的位置。”公司市场总监王中琦说,当时受洪水影响,吉林市永吉县新亚强化工厂7000多只化工原料桶,顺松花江水流冲往下游,情况十分紧急,在辽阔的江域中一个一个找寻原料桶简直就是大海捞针,通过航摄影像图将原料桶的位置标注出来,打捞工作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这也是应急航测的重要意义所在,最大限度地减小了突发事件的危害。

  除了应急监测车和无人机,浙江四维远见的人体背包式激光扫描仪则能实现更详细、精确的灾区数据获取,人到达监测区域便能将毁损情况三维、高精度实时传送,在电脑前真实再现受灾区域的“实景”,为受灾情况统计和灾后重建提供精准依据。

  地理信息设备成抢险救灾“虎将”。

记者 程昊 实习记者袁淑君

  通讯员 沈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