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0572-8886198
关注我们 
手机版
English版

地信专家

您所处的位置: 首页 - 地信专家

李德仁:地信智能服务水平不高,互联网+天基信息系统将带动千亿级规模产业
16-06-16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院士来到了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他讲了什么?

“我国现有的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系统自成体系,传统孤立的运行和服务方式已难以满足智慧地球时代广大军民的需求,也难以实现市场化和国际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第五届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orld Geospatial Developers ConferenceWGDC)上进行以“无处不在的地理信息服务——论互联网+天基信息实时服务”演讲时直言。

 一方面,数据源、传感器无所不在;另一方面,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无所不在——李院士认为无所不在地理空间信息有着这双重内涵。地理空间信息数据获取将从空天地专用传感器扩展到物联网中上亿个无所不在的非专用传感器;在大数据时代,地球空间信息学的应用也已从专业用户扩大到全球大众用户——实际上,李院士的这番话也完美地阐释了本届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的主题“无处不在的地理信息”的内涵。

 李院士表示,由于大数据体量大、速度快、模态多样和真伪难辨,我们很难有效地从大数据中挖掘出它的巨大价值,从而形成数据海量、信息缺失、知识难觅的局面。

 “尤其是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达不到自动化、实时化和大众化的智能服务水平。”李院士直指大数据时代地理信息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并表示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一定要拥抱互联网。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规定地点上的正确数据、信息和知识送给需要的人——这是对地理信息行业的挑战,也是行业的机会所在。

 2015年,孙家栋院士提出了建设“互联网+天基信息系统((PNTRC))”建议。对此,李院士指出,要实现天基信息全天时、全天候、全地域服务于每个人的目标,根本上解决现有天基信息系统覆盖能力有限、响应速度慢、体系协同能力弱的问题,亟需构建与地面网络深度耦合的集成化的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

 互联网+天基信息系统将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李院士表示,该系统有望实现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通信与地面互联网的集成服务,支持全球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的信息获取、高精度定位与多媒体通信服务,并构成我国北斗卫星的低轨移动增强系统,建立我国全新的北斗导航卫星的全球增强系统,从而破解美国阻扰我国在海外建立地基北斗增强系统的难题。

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而言,一方面,建设与互联网融合一体的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将为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除增强遥感、通信、导航功能外,通过卫星遥感、通信与导航技术的集成创新,带动实时位置服务为代表的天基信息增值服务产业的发展,如新型天基信息服务移动终端与软件(如手机APP)、卫星多媒体通信服务、实时精密导航定位服务等。

 “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将有望带动数千亿元规模的服务产业,”李院士直言。

 对于互联网+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的构想,李院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0.5米空间分辨率、全球目标优于30分钟的时间分辨率、米级/分米级地面实时导航定位精度、覆盖全球的语音视频和图像通信的天地移动通信,都将是其主要的发展目标。

 在李院士看来,星基导航增强技术、天地一体化网络通信技术、多源成像数据在轨处理技术、天基信息智能终端服务技术、天基资源调度与网络安全、全球空天地一体化的非线性地球参考框架构建技术以及基于载荷的卫星平台设计与研制这七种关键技术将影响互联网+天基信息系统的建设与推进,因此还要逐一攻克这七大技术面临的技术难题。

 发展我国自主的互联网+天基信息实时服务系统顺应了当前国家需求和国际高科技与产业发展形势,既落实《“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的有力举措,又实践了国家提出“军民深度融合”战略。最后,李院士呼吁:鉴于西方国家尚未形成这样的实用服务系统,我国应该抢抓机遇,群力攻关,做出原创性的科技创新。

(来源:3sNews)